王旋名师工作室>教研动态

2021学年第二学期英语学科第十二周教研活动

来源:张培育 点击数:9454日期:2021-11-24 08:09:00

福山正达外国语小学2021学年第一学期__英语__(学科)

   教研活动计划

时间

2021.11.17  8:00

周次

第十二周

地点

线上

召集人

宋娇

教研主题

PBL课型设计分享--“知识与能力建构阶段”和“探索与形成成果阶段”

教研目的

 

承接上周的入项活动课型分享,继续探索PBL项目过程种接下来两个阶段的课型设计,使得老师们对于PBL项目流程有更清楚地认识,同时对于连续课时下如何将学科知识融入项目设计有新的思考。

 

教研过程

本周教研活动交流:

 

1.   PBL课型案例分享:

  “责任杯”PBL课型教学实践分享:宋娇  孙君子

 

关注点:PBL,与教材内容的有效结合,连续课时

知识与能力建构,探索与形成成果

 

1) Festivals we like 项目化设计样例介绍

2) 知识与能力建构阶段:最后1课时设计思路分享

3) 探索与形成成果阶段:第1课时设计思路分享

4) 项目进程介绍(聚焦评论与修订阶段)

 

1.        入项等前期活动

1.1       入项调研­——请小朋友们使用两张调查表,调查高年级和低年级小朋友,which festival do you like best,并询问原因,发现被调查者大多选择了西方节日;引导小朋友们通过debate东西方节日哪个更有趣,认识到中华传统节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也有有趣的习俗;进一步引导小朋友们讨论,展现中华传统节日的趣味性的可行性方案,最后学生一致认可,创作故事是本年龄段最可行、有效的方案。

1.2       提出驱动问题——向学生介绍三年级组针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趣味故事创造大赛,驱动性问题也随之而出——应如何把故事写出来,在创作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1.3     结合成员特长,确定小组分工(time monitor、dictionary monster、illustrator等)。

1.4               教学层面设计及学生层面指导——梳理核心知识及学科关键概念,包括入项阶段评价标准,并反馈给学生减少使用PBL术语,细化成学生层面的操作指南,如know about how to   know ithow to write

1.5               概念建构——探究中西方节日不同点,如节日所在季节、所应用的习俗,同时提供教学课件中的语段、歌曲及阅读材料作为支持

1.6               主题信息建构——可理解为festival Information folder,选择喜欢的传统节日进行探究,并注意,节日如有legend的话,相关character有哪些,这个部分很关键,直接影响传统节日的趣味故事的构思。

1.7               阶段性个人成果及小组成果——小朋友展开广泛的研究,了解传统节日的客观信息,如天贶节,中元节等,并以3号本作文形式呈现。在个人探索的基础之上,形成一个阶段性的小组成果,小组合作制作leaflet。

2.  知识与能力建构

项目式学习的知识建构,往往基于学生的问题清单,了解为完成项目需搭建哪些知识和能力,从而进行相关知识或技能的学习。

2.1       什么是好的知识与能力建构

Ø 项目化学习它不是已有知识能力的展现,而是知识能力的再建构,要给学生暂不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不仅是上课,而是教师通过创设学习任务,提供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发展,包括课堂活动、worksheet或pre-research、视频资源、文本资源等。

Ø 有效的知识能力建构,新授内容与项目间需有关联,并让学生感受到关联性,在每一个阶段中提醒学生,为完成项目,学习这些知识或能力的必要和关联性,让学生加深印象,有关联性,才有学习新知的动力,知道要往何处去,知道为什么要学。

Ø 学要有所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也要体现在阶段或最终成果上。

2.2       建构哪些知识与能力

Ø 背景知识——有助于理解项目主题,拓展学生视角的事实类的知识。以我们项目为例,应是中西方一个节日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有关故事创作的知识。

Ø 指向项目目标的核心知识与能力——依托于课程标准及教材的重要知识与技能,如核心词汇和句型,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Ø 指向项目成果完成的知识与能力——真实世界中专业人员所需要的能力。本项目要发展应是写作能力,包括绘图以及团队合作写作的能力。

Ø 上位核心知识——中国传统节日的趣味性,及英语图画故事的创作。

Ø 学习实践——体现学生的学习素养,如创造性思维、团队沟通、交流协作,社会性情绪等等。

2.3       具体流程

Ø  回顾项目日历——让学生对项目进程了然于心,每个课时和项目是有关联性的。项目日历是在最开始入项时,师生共同完成或由老师主导完成,一定要学生清楚整个项目的流程。可使用即时贴,灵活调整项目进度。

Ø  小组讨论故事要素。

Ø  结合教材感知理解故事要素。

Ø  了解情节(唤醒旧知故事山know what is story mountain,深入了解5 stages of a story   mountain,一个故事的情节由什么构成的,故事中problem和solution是什么,基于此构思完整的故事)。

教师提供问题支架,小组讨论故事要素中的趣味点。引导学生从主要人物、次要人物、背景、情节、标题、语言、动作等各方面分析。

3. 探索与形成成果阶段

          3.1 目标:探索故事创作本质要素,故事文本背后的思维模式

特点,以及在前一个课时基础上去总结故事文本的特征要素,形成思维框

架,并结合项目主题,及个人和小组的探索经验,进行写作成果的输出

最后根据故事文本内在特点进行评判和修订

3.2 任务分解

Ø  回顾并梳理知识建构阶段学习的故事要素——按照知识能力形成与建构阶段的内容,进行发散式的总结,如人物设置(数量、性质、种类),场景设置(节日的时间、季节、地点,可创新性的发散)。

Ø  通过阅读与讨论,明确本组故事的各项要素——通过对我创作的复活节兔遇到玉兔的故事第一部分的阅读并进行讨论,明确小组的各项要素,知道主题和场景设置都要有标准,也就是festival,要包含一个中华传统节日,并体现其中1~2个习俗;其次主角设置,要有鲜明的对比,如复活节兔和玉兔本身的成长环境、生活日常、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这是冲突形成的起源。通过讨论,确定本组的故事背景及主角,过程中提供讨论的支架。

Ø  整合各项要素,形成本组故事的梗概

3.3其它方面

阅读——聚焦思维品质的整体提升;写作——参与共同研究和写作计划;听说——增加绘画或其他形象化的呈现方式来阐释观点、想法和感受;为不同的学生搭建脚手架;体现学生的语言思维与探究流程。

4. 项目进程介绍(聚焦评论与修订阶段)

4.1指向精彩成果诞生的评论和迭代——过程中需吸取不同类型的群体意见,给予充裕的时间,对成果不断进行迭代和修订。

4.2成果量规:指引学生不断改进成果的“明灯”,指向核心知识或能力;或指向成果的外在表现形式。从主题、人物、情节、冲突、图片、语法几方面评价,并分为待提高、良好、优秀三种等第。

4.3 成果形成及修订(可使用画廊漫步,作品贴最中间,读者在左右贴suggestion和 question;要求学生同步制作电子版作品,

 

 王璇老师评价:PBL项目设计要切实符合学生实际,同时以教材内容为主体。三年级此次的PBL项目,以读促写,有两方面的教学,明线上呈现了故事阅读,探究了节日文化,暗线上,让学生学会了故事的构架,如冲突矛盾,结尾的反转等。五年级的PBL课,也结合了阅读,从双11的内容,引起对节日起源的探究,也很有趣。PBL课不是孤立的课型,需借助之前的一些教学方式,阅读类的,或结合写作等其他方式。我们现在所做的,更偏向项目式学习。而不是项目化学习。英语学科的项目式学习,不是学科的一个活动化,本质还是立足学科的学习,只是让学生更具自由度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师生合作的一个产物。感谢两位老师的付出,为我们展示他们精彩的实践和思考过程。

 

2.   其它:Dream English 12月刊投稿

 

备注

史征路老师记录本次教研活动内容并存入英语组公共文件夹。

\\172.16.20.7\Profile\英语组\2021学年第一学期\教研活动

毛婷婷、史文老师拍照并存入公共文件夹

张培育老师审核并上传教研组网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