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旋名师工作室>教研动态

2021学年第二学期英语学科第十一周教研活动

来源:张培育 点击数:9452日期:2021-11-12 12:48:00

教研过程

本周教研活动交流:

1. 单元作业设计分享:

 低年级单元作业设计:卞杨

 关注点:从词到句到段的逐步叠加,从个人练习到小组合作,从学到用提升。

 单元作业目标的设计,依据单元属性表,从重点内容出发。

第一部分:

1-1    通过评价表,让孩子朗读教材内容,复习巩固。

1-2    通过猜字谜这样的游戏方式,让孩子能够进一步了解每种职业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复习巩固核心词汇。

1-3 让学生间的对话练习,运用核心句型开展问答。互评环节体现了过程性评价,保证评价的相对客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4 单元长作业,除了课堂上我们所学过的常见职业,鼓励学生进一步去学习和了解其他的职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

2-1孩子能够通过阅读对话,能获取关键信息,从而完成信心记录表的填写。通过作业的完成,进一步帮助同学复习巩固核心句型。

2-2是在作业2-1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需要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核心句型,自己独立完成一份信息调查表,在真实的调查任务中,运用所学内容进行交际,进一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3长作业,尝试用统计图的方式呈现调查结果,也是学生将之前所学的知识在现实中加以实践操作,不断培养孩子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

3-1 3-2 针对Part C 的内容设计的。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部分基础较为一般的孩子,只需要能够熟读或者背诵课文内容即可,孩子学有余力,则可以在完成背诵的基础上,对课文的核心内容进行梳理,并形成完整的语段输出。

3-3 长作业,长作业2-3的延续,在了解了同学们最想成为的职业后,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一步通过多种方式,去探究了解不同职业的职责及其特殊性,让孩子们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一是增强大家的小组合作能力,二能体会到不同职业的重要性,能够尊重不同的劳动者。

3-4 对不同职业了解深入,反思自己喜欢哪个职业,他的重要性是什么?

长作业的分析:有递进性和整体性,通过小组展示汇报,分享自己的梦想职业,根据分享的职业的对比,进行讨论分组,以什么样的形式和内容分享。锻炼小组合作,长作业评价表的设计与完成,促进作业能有效完成。

反思:作业的目标要一致;难度适宜,依据学生实际,作业难度体量分配合理,分层作业;类型多样,听说题、活动题、合作题、综合实践等的类型。在

增强同一单元不同课型的一致性,

高年级单元作业设计:周秀敏

 关注点:单元作业与授课的结合

梳理分析整个单元,从课时、话题、知识技能、学习水平、语境考虑。

第一课时:对比现代生活状况,思考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从核心词汇、词法、句法

第二课时: 针对PartC的内容,第一部分有关于语篇的听读完成课文内容跟填空;第二部分,承接第一课时,巩固第二课时,设计了另一个填空;第三部分,拓展部份,长作业,完成单元的承接性。反思:设计好了的游戏要有体验会更好。

第三课时:递进性从词到句到语篇。第一部分,结合第1-2语言文本,体现第三课时的内容,设计语篇作业。第二部分,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输入文本,提炼核心语音。第三部分,写作指导,长作业,通过设计问卷,开始教室里Quiz show

三个课时之间的关系:整个单元,纵向从词--篇,横向从感知-理解-运用。

长作业分析:1. 实地调查(完成任务的方法,实地调查)2.和长辈聊一聊(运用核心句型,再和爷爷奶奶聊游戏。)3. 通过网络调查,设计问卷调查。

分析文本:结合单元的内容,设计的文本,从之前课文的复现和结合新思维的注入,整体逐步提升。文本的增添符合课时之间的连贯性。

  单元作业设计的原则:单元的目标始终贯穿,难度适宜,类型多样,设计科学,结构合理,全面育人。

 

反馈:长作业如何分摊到每个课时,如何在内容上体现递进性和完成性,利用作业设计自己的教学步骤,再反推反思。先从作业设计教学目标,到设计作业内容,再反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设计的出发点和方法不同。

2.   PBL课型案例分享:

  “责任杯”PBL课型教学实践分享:毛婷婷

   关注点:Driving question的设立,子问题分解,与单元内容的有效结合。

   反思PBL是什么,学生知道什么? 我们给孩子们留下了什么?思考要让孩子们知道这个过程的流程。

入项活动:思考入项活动类型:真实体验类、模拟体验类、阅读体验类。

项目活动的规则的重要性。

入项活动的设计Entry event, 和孩子们一起读信,边猜边引出Driving Question。通过体验失败,降低难度,完成Driving Question学习,通过排序体验失败降低子问题的输出。

小组活动的小技巧:给学生编号,给学生指示牌,发言牌的设计避免浪费讨论时间发生的争执。

反思探讨交谈:小组合作成果的check,   框架的搭建与撤离,小组合作与自己一个人做,到底不一样在哪里?千万不能赶时间。

Driving   Question的设计:思考学科的本质问题,将学科的零散整合。驱动型问题是有趣的,有挑战性。。。问题不是老师自己设计的,应是学生通过生活细节感受设计出来。Driving Question要体现最终

子问题的拆分,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整合能力偏低,教师用排序,先让学什么体验失败,再引出正确的子问题。

如何将项目和教材整合:书本内容要为项目服务,而不是项目为书本服务。书本上不同的Part可以在与项目融合时,可以重复出现。在孩子思维活跃时,结合书本知识适当给出框架和限制也是有必要的。放手一味地让学生去做,未必能达成一致(涉及到小组活动)

 

3.   这届责任杯对你有什么启示?

梦工厂群三言两语聊聊责任杯期间,从同伴的课到自己的教学,学到什么,想到什么,或者有什么反思?

 

备注

叶茵老师记录本次教研活动内容并存入英语组公共文件夹。

\\172.16.20.7\Profile\英语组\2021学年第一学期\教研活动

倪君、王慧敏老师拍照并存入公共文件夹

张培育老师审核并上传教研组网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