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春玲
部门组:北校区语文组
学科组:语文
我的博客数:121
我的评论数:13
• 默认分类 (84)
• 随笔反思 (20)
• 教育叙事 (5)
• “责任杯”教学竞赛 (4)
• 个人博客 (2)
• 班主任工作 (2)
• 教育日志 (2)
• 教学工作 (1)
• 专业学习交流 (1)
课堂上选取的书中的片段有趣,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悦读,从这个片段开始了。
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书中,走近作者,真好!
老师用巧妙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相信,这样的阅读指导课,会让学生记忆深刻。
在习老师的课堂上,看到了老师的智慧!特别喜欢整节课那个有趣的开场!
有趣的开场白激起学生无限阅读的兴趣;独特的人物介绍带给学生独特的视觉体验;简单的板书概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别具一格的闯关设计让学生不得不用心地去读。这就是习老师这堂课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习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让学生入情入境,让听课的我赏心悦目。
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条裤子一起脱下来”的故事,以及对书中人物“汪小中”的有趣介绍,这样有趣的开场白,怎能不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呢?
习老师教态很亲切自然,教学思路清晰,孩子们收获颇多。
引导孩子们读书,激趣是很重要的,习老师,你做到了!
习老师的课从开篇的激趣,到走近故事,阅读封面、飘口、目录,了解梗概,再到后面的推荐阅读,闯关交流,给人感觉清新流畅,环节清晰明了。简简单单地教,轻轻松松地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想,这样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就是成功的。
《课堂研究》读后感(2014-03-16 18:11)
栏目:默认分类
寒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钟启泉教授的《课堂研究》一书,书的理论性很强,读起来比较费力,但是,反复读了之后,确实有不少收获。尤其是第七章的课堂互动研究的意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书中提出,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具有多重涵义,它不仅是学生学知识的场域,也是学生交往的场所和社会化的重要天地。课堂和课堂教学对每个学生都具有重要功能。学生通过认识他人得到学习,同时通过反思自己得到学习,从而促进每个学生人格的成长和学力的成长。所谓的课堂互动,就是老师带领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形成良好的交流交互作用,包括知识,也包括价值观的形成,还包括人际交往。根据我自己的理解,我认为课堂上存在这四种互动:
一是教师个体和学生个体的互动,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互动形式,老师问,学生答,或者学生问,老师答,一问一答。在这种互动当中,要求教师课前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老师课堂上的提问要精准,要达成教学目标,而学生的提问不能偏离教学目标,一旦偏离要及时拉回来,这种互动的好处是个体能够充分被重视,缺点是面比较小。
二是教师个体和学生群体的互动,这种互动在我们的课堂也占据主要地位,如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一起来回答,这时候的老师能够一呼百应,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是不乏有滥竽充数的人,不懂装懂的学生。
三是学生个体和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两人讨论或者多人讨论都是属于这种形式,学习小组一起来学习,这种形式比较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但是需要老师hold得住课堂,不然课堂必定会乱,适得其反。
四是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的互动,就是一个学生当小老师来给大家上课,讲授,这种形式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比较好,主要用于练习课,语文活动课等。
当然,这四种互动形式各有利弊,也不是单一存在的,在我们每节语文课上,我们运用的至少都是三种以上,这种互动形式还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井然有序的课堂纪律来作保障,评价渗透与互动过程中发生作用,使课堂教学互动更加有效。取消单边掌控,在开放的互动式课堂环境中,每一堂课对教师而言都是新的挑战。
阅读(0) | 评论(0)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