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分享: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来源: 施剑锋发布人:单位管理员 点击数: 22日期: 2013-11-13 11:24

  10月中旬的家长会上,各班家长交流了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家庭教育与孩子成长。有些热心家长分享了他们的做法与心得,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也为家长们提供了借鉴。在此借学校网站陆续发布家长心得,共同探讨。感谢班主任老师的推荐。

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二(四)班袁铠骋家长


  我和先生之前都在香港工作,先生是孩子3岁读小班时去的香港,我是孩子5岁升大班时去的香港,我们离家的这段时间,全靠外公外婆帮忙带孩子。

做出双双外派的决定时,我们认为,外公外婆是大学教师,应该能够辅导孩子低年级的功课;56年任期结束,孩子才读三、四年级,再适当补补课,还是赶得上同龄人的学习进度;而且现代科技发达,天天视频通话,完全可以进行远程辅导。

事实证明,外公外婆非常优秀和称职的,不仅照顾孩子的起居生活,养成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耐心地采取各种方式,辅导孩子的学业;还带着孩子做各种运动,强身健体,成为小区里一致公认的全能型外公外婆。而我们有空就通过视频,远程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指导孩子的学习。

尽管如此,孩子在有些日常练习中的表现还是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外公外婆把问题归咎于孩子的粗心,但我们认为还是一些知识点没有掌握或掌握得不扎实。毕竟老人的教育理念与我们有差异,要求相对也没那么严格,而我们仅仅依靠视频,不能完全掌握老师的教学要求和学习要点,及时地发现问题和不足。

有的家长可能会提出疑问,家长过多的辅导和参与,会不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性,我们的观点是现在小学的知识量大,进度又快,而孩子还小,还不懂得什么是知识点,怎么梳理和巩固知识点,这些都需要家长从旁指点和帮扶。其实,每天一点看不见的遗漏和不到位,积累下来就将是看得见的差距,等到我们意识到的时候再去追赶,就会非常辛苦,而且对孩子的自信心也会造成影响。

除了学习上的因素,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心理上对父母陪伴的需求更为重要。举个例子,我们在香港工作的时候,每天晚上都会跟孩子视频,但孩子跟我们的话题很少,有时甚至爱理不理,但每次我们休假回家,孩子见到我们的第一时间,就会问我们这次休息几天,什么时候再走,之后每天都会倒计时,盘算我们还能陪伴他几天,可见孩子对父母的那种依赖之情。孩子小的时候还不会表达,越大给我们的这种依恋的感受越强烈。

孩子的成长历程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了空白点,抱着这份遗憾和愧疚,一有调回工作的机会,我们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到孩子身边。

回来半年多时间,我们每天辅导孩子功课,培养他阅读的习惯;周末带他参加各种活动和兴趣班,培养一门他自己可以引以为豪的兴趣爱好。孩子的进步是不经意间的,我们相信付出终有收获,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永远是有意义的。


  
  编者:这位家长的分享至少给了我们三重启发。
  
首先是隔代教育也能成功,关键是注意方式方法,加强沟通协调。尽管隔代教育几乎成为了“问题教育”的代名词,但对于那些忙于工作的父母来说,祖父母搭把手教养孩子,是非常实际的需求。既然离不开祖父母帮忙,那就需要正视重视。只有加强沟通,协调一致,隔代教育才会老有所乐,幼有所养。这位家长虽说是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把孩子托付给外祖父母,但是从一开始他们就信任外祖父母。可以说,用人不疑,充分的信任令祖父母即有了信心,又增加了责任。这是很好的一种状态。如果出现不理想的情况,也不要着急埋怨,看清症结,及时补位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是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积极干预,避免累积性误差。值得注意的是关注不是盯住孩子作业有错没错,而是注意培养其习惯,比如做作业认真仔细、抓紧时间、主动独立等。或许我们会因为孩子还小而对问题掉以轻心,以为等他长大就会改正;或许我们会因为问题不大而不以为然,认为不必苛求。这需要看问题的具体情况,如果是学习习惯的问题,那一定不是小问题,必须要及时改正。比如说读写姿势。这位家长所说的“现在小学的知识量大,进度又快,怎么梳理和巩固知识点,需要家长从旁指点和帮扶”也是个实际问题。经常有家长会说,“现在读书真累,不仅孩子辛苦,父母也不容易。我们那时父母不管那么多。”没错,那个时候大家都那样,拼的是孩子自己的学力。现在父母介入多了,你不这样做就会被甩在身后。这也可以解释很多社会现象。

再者是陪伴,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心理上对父母有强烈的陪伴需求。现在的孩子是孤独的,因为生育政策,他们大多没有朝夕相处的兄弟姐妹;因为住房结构,又缺少同龄伙伴。父母就是他们唯一的伙伴了。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既是长辈,也是朋友。加上与生俱来的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需要更亲密,更和谐。陪伴需要把握分寸,首先不能干涉太多。现在的家庭教育比较多地出现家长干涉太多,替代太多,包办太多的“三多”。大学新生报到全家陪送,应聘求职家长出面,相亲现场父母忙碌,这些令人尴尬的场面与孩子从小“兴趣活动家长做主,社会活动家长替代,日常生活家长包办”大有干系。所以,小学生从自己背书包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心疼孩子负担太重,家长可以陪他整理书包,减轻分量。其次是不要借培养独立精神为名疏远孩子。有些家长忙于事业,有些父母自己贪玩,顾不上孩子,还美其名曰“独立”。孩子得独立,但要慢慢培养。

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正达外国语小学

地址:浦东新区沈家弄路870弄1号 电话:68553798 邮编:200135 传真:68550718 

地址:浦东新区沪南路2061号 电话:50839186 邮编:201204 传真:68550718

沪ICP备16018727号-1  Copyright2016 平台构建:U教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60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