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名师学习课堂教学 我校组织观摩语文特级教师展示课
来源: 孙学文发布人:单位管理员 点击数: 6日期: 2015-01-08 17:55
2015年1月7日,新年第一场雪后的上海,寒意阵阵,但在一师附小的观摩大厅里,却是暖意融融。六位2014年新评特级教师齐聚于此,共同向上海的小学语文教师展示她们精湛的教学艺术。对于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语文组的几位老师倍感珍惜,提前一个小时到达观摩大厅,期待着这场上海小语界的盛宴。
第一节《桂林山水》的执教者是长宁区的教研员王林琳,对于《桂林山水》这样一篇经典的课文,很多老师都执教过,大家一般都会先从文章的结构入手,首段总起,尾段总结,中间从桂林的山、水两个方面来介绍。然后再通过指导理解文中的词句,感受行文的美。可是王老师的上法却让人耳目一新,她是从题目入手,分析首段的特点,抓住作者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的用意,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游览之前对桂林山水流露出的期待之情,然后设置疑问,启发学生思考:作者引用这样一句话开头,难道仅仅为了表达期待之情?接下来,王老师从变化的语言形式入手,以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描写的山、水的特点,入情入境地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进而体会作者由期待到陶醉,从兴奋、激动到由衷赞叹的情感变化。让我佩服的不仅是王老师解读文本的主线抓得“新”,还有她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内容方法的“灵”。王老师在解析漓江水的“静”、“清”、“绿”时,没有将这三个特点并列呈现,而是先通过入情的朗读,让学生陶醉在漓江水的宁静和清澈见底的情境中,进而再突出漓江水的“绿”,将作者对文中“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的比喻自然理解为由衷地赞叹,一下就把本来看似平行的文本解读出了层次,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挖掘、体会作者情感的推进、变化。这样的语文课更像是一节文学作品的赏析课,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文学赏析能力一定会悄然提升。
王老师的课堂,让如画的桂林山水更加灵秀、迷人,而具有学者风度的章健文老师,则从文本出发,从高处着眼,将一篇小学课文《鲍叔牙真心待友》和鸿篇巨著《史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在比较中了解想象复述的方法。章老师先让学生列小标题提炼事例,概括课文中的三件事,然后选了《史记·管晏列传》中以管仲为第一人称记录的一段话,将其与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的课文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复述要“改变人称”的特点和方法。接着,将《史记》中管仲自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为贪,知我贫也”,和课文里情节有出入的“鲍叔牙总是把赚的大部分钱留给管仲,自己只留一小半”一句进行对比,并让学生自己展开想象,将故事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完整,体会复述可“增补情节”的特点。在将“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一句与课文对应小故事进行比较时,章老师向学生补充介绍了相关史实背景,让学生能够更真切地体会人物的情感,想象模仿管仲和鲍叔牙的对话,了解复述可“增加对话”的特点。最后章老师设置疑问,课文为什么要挑选这样三个事例来写,引导学生理解鲍叔牙从生存、生命、志向三个方面是如何一步步帮助管仲的,进而感受“管鲍之交”的真意和可贵。如此有设计感的课堂,如此对文本的轻松驾驭、整合,应该是源于章老师深厚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功底。作为引领我们浦东新区语文老师的专家,章老师向我们广大语文老师展示了她的课堂魅力。
整整一天的听课学习,六位名师的集中亮相,近距离欣赏名师们课堂教学的艺术,领略了她们各自课堂教学的精彩,学习她们对于学生、对于课堂的深入关注。这样充实的学习其实是名师在给我们今后的发展指路,让我们看到自己以后追求的方向。(王敏)
热门文章
| 2022年招生简章 点击 ( 999+ )
2021年招生简章 点击 ( 999+ )
学校简介 点击 ( 999+ )
福山正达外国语小学招聘启事 点击 ( 999+ )
福山正达南校区校车路线站点 点击 ( 999+ )
2019学年综合学科第二届小达人获奖名单 点击 ( 999+ )
【学生发展室】寒假计划发布 点击 ( 999+ )
问题解答 点击 ( 999+ )
【新生】新生入学信息填写通知 点击 ( 999+ )
2021年6月15日-6月23日学生菜单 点击 ( 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