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花

部门组:南校区数学组

学科组:数学

我的博客数:39

我的评论数:-481

• 个人博客 (25)

• 随笔反思 (8)

• 教育叙事 (2)

• 教育日志 (1)

• “责任杯”教学竞赛 (1)

• 教学工作 (1)

• 二年级 (1)

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2021-10-20 16:13)

栏目:个人博客

本节课正好是专家带教---冯老师来听我的课程,算得上是本学期的教研课。在学生学习“8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有了乘法口诀的学习基础,他们对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写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基础,因此,在设计《8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活动时,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口诀的编写过程,学会有序的整理口诀。

2.能用有效的、优化的方式记住“8的乘法口诀”,并会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有关口诀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积极把自己的学习结果同他人进行交流。                     

因为有了前面知识和学习方法的积累,这节课学生并不会感到很困难,所以我把学会探究、学会总结、学会解决问题作为本节课的设计重点。

 

本节课我的课堂特色如下:

 

1、紧密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在案设计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书上的情景图,通过观察一只螃蟹8条腿,学生说出了表示18,利用这个数学信息,我提出了“一只螃蟹的腿数是一个8,用算式该怎么表示呢?”学生自己列出了关于8的乘法算式,接着我又提出了“要把这些算式计算得又对又快,要用到什么呢?”学生根据经验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要用8的乘法口诀,从而引出课题8的乘法口诀,这一环节中,出现螃蟹,符合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两个问题的提出,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习8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数学。

同时为了很好的记住乘法口诀,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记口诀的好方法,即推论法和加倍的方法,这样记口诀就快多了。

 

二、充分发挥学生们的集体作用,在交流中品味成功。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就是相信学生能学会,所以课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充当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讲解者。

 

在总结8的乘法口诀时,先引导学生回忆前面的口诀的总结方法,为8的总结做个铺垫,然后自己试着来总结出8的乘法口诀,先自己来探究,最后在小组内交流,给学生创设了自己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独立地总结出口诀,只有少部分学生出现了困难,通过小组交流也较好地解决了。    

 

三、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多说。

     整个课堂我们不断让孩子用各种方式背口诀,对口令,熟悉8的口诀。还根据乘法口诀的生成规律,让学生理解思考,进一步体会乘法含义,能够让学生找表中的规律,让学生交流想法,师生对口令、师生游戏、生存游戏等多种活动,在说的层面上增强记忆八的乘法口诀,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激发了学生主体学习的热情。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的自主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增加了合作学习的意识。整节课中情景设计,注重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学习活动注重丰富,也具备了学生对数学的良好学习情况和应用意识。

 

当然,一节课下来,我也发现了设计中的纰漏:

 

1、开头有点浪费时间。

   最开始低层次的口算和口诀的默写浪费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后面拓展没有上完。个别捕获i的找人盯着做即可,全班一起没有必要。

 

2、对于识记口诀设计得不够好,有待改进。

在记忆口诀的环节,我采取的是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记,然后找一两名记得快的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记的,最后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哪句记起来有困难,全班一起想办法来记。通过这几个环节有多半学生能够较好的记忆,但还是有少数学生应用的时候出现了口诀记忆错误。其实口诀表我们在课前进行了预习,对口诀的结构、编排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堂探究,交流、总结,他们很快就能记住口诀,但是,一旦颠倒顺序,孩子就出错,所以课前应该多进行随机抽测新知的训练。课前预习也应该是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在下一阶段的口诀学习中我得加强这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3、探究内容不太多,课堂没有完全放开。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探究合作的氛围,使学生的能力、情感都得到培养。在对口令的时候,我看到所有的孩子都特别的积极,都想和老师对口令,看到他们那么强烈的表现欲望,我感受到了他们那份表现自己的愿望,我也为自己感到高兴,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吗?通过这个环节我也反思,我应该放开课堂,让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因为有些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合作是完全能够独立解决的,而且让孩子自己探究他们的热情也特别高。

 

4、练习重点内容把不太好。练习题中(  )号里填最大数,题型出现过早,而且应该重点讲解的文字题,力度不够重,讲解不够仔细。

 

5、课堂生成的太少,质疑补充的声音太小。应该多让学生暴露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才能落到实处。

 

可以说我这一堂课可圈可点。从最后作业来看,有一小部分口诀掌握得不是太好。以后,我要加大小组长的培训力度,力求展示形式多样化,展示学生声音洪亮,讲得清楚。不断学习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

 


阅读(1231) | 评论(0)

前一篇:《算式迷》 的教学反思

后一篇:《分拆为乘与加》反思

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正达外国语小学

地址:浦东新区沈家弄路870弄1号 电话:68553798 邮编:200135 传真:68550718 

地址:浦东新区沪南路2061号 电话:50839186 邮编:201204 传真:68550718

沪ICP备16018727号-1  Copyright2016 平台构建:U教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60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