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小花
部门组:南校区数学组
学科组:数学
我的博客数:41
我的评论数:-481
• 个人博客 (25)
• 随笔反思 (9)
• 教育叙事 (2)
• 教育日志 (2)
• 二年级 (1)
• “责任杯”教学竞赛 (1)
• 教学工作 (1)
《几时、几时半》的教学反思 (2021-04-20 16:01)
栏目:个人博客
《几时、几时半》这节课时家长开放日的课,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认知,主要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从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这次实际教学,感受颇深,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一、我的设计:
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和分析,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他们在这种动态的时间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促进可持续学习素养的形成与积累。
上课一开始,我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用猜谜语引发钟表,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亲自动手拨学具中,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还及时反馈教育,使得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学习的状况。
二、课堂效果:
由于本课是根据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如早上几时上学,下午几时放学,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在钟表上的及时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想干什么,既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基本知识点是掌握到位,学生学习兴趣页浓厚。
三、问题分析:
但是本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虽然我已经有意识地想让学生多说自己总结出规律,但是由于学生的表现没有我预想的好,我已经代替了他们的地位,
2、孩子是第一次接触时间,而且还需要用两种方法来写,我应该在黑板上都写例子,告诉小朋友怎么写,不然问题就出现了,有些小朋友不知道写在哪里。3、学生画分针和时针,不喜欢用尺子!这些小细节在作业中都应该特别注意!
四、改进策略及理论支撑:
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育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这一教育教学理论。教师应该精心设疑,让学生去探究,而不是代替学生。
培养激励学生质疑的习惯。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平时教学就是要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引导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交流,在评价中质疑,同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在质疑。要培养一种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养成想问敢问好问会问的良好习惯。
阅读(1108) | 评论(0)
前一篇: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后一篇:《线段》的教学反思